功甫帖的鉴定方法
鉴定还是以传统的方法为主,与个人的艺术修为及实践经验也有密切联系,其中,看笔墨是基础。首先看用笔。这是关键。从用笔的功力就可看出水平几何。几十年的艺术修为与几年艺术修为的功力是大不相同的,能从用笔中体现出来。鉴别中须将每一笔拆开,看其是否到位。其次看用墨。看墨的层次,前笔和后笔能分开,该重则重,该淡则淡。而且有韵味,如同余音绕梁三日黑白分明,前后层次分明。第三看用水。要会用水,如泼水法。第四看用色。矿物质颜料,历史愈久越漂亮,不会褪色,而植物质颜料则会随时间而逐渐褪色。其中,笔墨不可造假,这是最重要的鉴别依据。因为仿造笔墨达不到原本的境界。所以对笔墨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往往会在书画鉴定上掌握主动权。同时,书画的时代风格不可忽略。如北宋以全景山水为主,而南宋则以局部画为主,主题更易突出表现。所以若看到全景山水多为北宋年间的,局部画则是南宋年间的作品。掌握了时代风格,就可大致判定时期。另外,还须从题款、图章、纸等方面进行鉴别。例如,题款分上、下款,上款若题大人先生的属清代。而图章多在名字的下方,从风格可鉴别时代。若是复制的就比较模糊,刀法粗糙,无神韵。书画用纸在唐代多是麻料纸(含麻的纤维),宋则用皮料纸(纤维很细)。
功甫帖的介绍
《功甫帖》是苏轼写予其亲密朋友郭功甫的告别信,截至2013年,已流传了900余年。作品结构紧密、一气呵成,用笔沉着、粗犷有力,充分展现了苏轼的人文主义情怀。《功甫帖》曾被多次录入中国艺术领域中最为权威的各类典籍之中,清代书画名家翁方纲曾将其称之为“天赐的书法精品”,流失海外多年。2014年2月18日,苏轼《功甫帖》现身北京。主办方希望藉由当日公布的高清影像资料和技术鉴定结果,廓清此前“真假”争论的迷雾。18日的发布会现场利用高清便携式数码显微镜对《功甫帖》进行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