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的故事

时间:2024-12-20 09:00:12编辑:阿星

赫本与派克的爱情故事

事业有成的公众人物往往不得不在个人生活方面作出牺牲,女性更是如此。赫本的爱情之路便十分坎坷。
赫本的初恋发生在她事业起步初期,对方是英国企业家詹姆斯·汉斯。尽管母亲一再劝告赫本事业和爱情难以两全,但赫本始终抱着鱼与熊掌兼得的幻想。但随着《罗马假日》在全球范围的成功,赫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裂痕和矛盾不可避免的产生。思前想后,赫本痛苦的放弃了青涩的初恋。
在《罗马假日》的伦敦首映式上,赫本与电影人梅尔·费勒结识。费勒比赫本大十四岁,他的成熟气质俘获了赫本的芳心,二人很快合作出演《美人鱼》并举行了婚礼。公主有了称心如意的归宿,二人还诞下一子西恩。但之后赫本的事业一帆风顺,如日中天,而费勒却始终在二流作品中挣扎。生活在赫本光芒掩盖之下的费勒压力越来越大,婚姻裂痕渐渐显现。尽管赫本试图挽回 ,但这段婚姻还是在1967年走到尽头。他们的关系即使在最轻松愉快的时刻,也有某种程度的紧张。还有一点,作为一个国际知名人士和影坛巨星的丈夫,费勒不愿做她事业的陪衬和保护人,更不安于个人事业的暗淡。赫本力图忍让和克制。然而,尽管“她为挽救他们的婚姻关系以做了所能做的一切”,尽管曾许下宏愿,要为影视界众眷属树立榜样,与法瑞尔白头偕老,但是,使人无法抗拒的是,在结婚10年后,他们最终还是在拍《窈窕淑女》期间出现了裂痕,赫本逐渐意识到一个早已存在的事实:费勒对她的控制多于爱;费勒对她不忠的行为时有发生。赫本终于明白,她的白头偕老梦完全只是一相情愿。1968年秋天,这对夫妻在瑞士相聚了,此间,赫本又经历了一次流产,这次流产像不祥之兆笼罩着他们的婚姻,至此,赫本与费勒的婚姻关系完全结束了。赫本对此十分痛苦、失望,她对格里高利·派克说:“我一直尝试,极力想保住我们的婚姻,但太难、太难了。干我们这一行,常常要表演热烈、爱抚,有时就不免假戏真做。在这个圈子里,婚姻真难维持啊!请你相信,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业放在第二位的。”
1968年,赫本在希腊旅行期间邂逅心理医生安德烈·多蒂。多蒂是意大利人,从少年时开始就是赫本的崇拜者,此时他以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感染了赫本。二人不顾年龄的差距举行了闪电式的婚礼,并诞下一子卢卡。赫本接受上次婚姻失败的教训,彻底息影.虽然,意大利、罗马,赫本的成功一生都要感谢这个地方,但是,赫本从一开始就不知道的是:在意大利人的观点里,一个男子不认为他一结婚就该终止他自由的性生活,有一部分人认为在结婚之后有一个甚至几个情妇都是很合适的。多蒂婚后时常弄出许多丑闻,甚至同当时罗马城里最声名狼藉、最妖冶的美女搞在一起。当时,一份刊物《国家调查》刊登了这一事件:“多蒂是个淫妇的儿子,而奥黛丽却是个圣人。多蒂时常带女人上夜总会。当奥黛丽在罗马时,他就装得像个天使。当多蒂和女演员、模特儿在一起被人拍照时,多蒂非常狼狈,恨不得把这些女人藏进汽车里。”
这对赫本的打击很沉重,她幸福生活的美梦又破灭了,她的婚姻又一次以悲剧告结束。赫本别无选择,她已为离婚做好了准备。多蒂对此很恐慌。他俩决定上夏威夷的火奴鲁鲁去度第二次蜜月,但事实证明这也是徒劳.但此时她已为这段不值得付出的婚姻浪费了一个演员的黄金时代。
1980年,赫本与罗伯特·沃特斯相遇,这个后来被她成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当时正遭受丧妻之痛,两颗受伤的心灵同病相怜,缓慢而坚定的靠近。此后二人相濡以沫十多年,直到赫本病逝。因为罗伯特,赫本度过了平静和美的晚年。
1993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家中走完人生的最后几步。赫本一生留下20多个经典银幕形象,更以巨大的人格魅力赢得全世界的喜爱。她终其一生保持着谦和温厚,优雅高贵的性格,以仁爱之心应对整个世界。尤其是在晚年,赫本淡出影坛,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致力于慈善事业,多次不顾重病缠身远赴非洲为饱受 战火蹂躏的儿童贡献力量。世纪之交时,权威杂志评选二十世纪最完美女星,赫本高居榜首。赫本的传奇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走向永恒。


赫本和派克的故事(默默守护赫本50年)

距离《罗马假日》播出已经七十多年过去了,然而这部经典之作至今都在人们心中留有一席之地。剧中安妮公主和男主之间的爱情传奇,一直以来都被我们奉为经典之作。

我本期为大家介绍的主人公,正是《罗马假日》的男主角格里高利·派克。因为他与赫本在这部电影中的默契合作,被很多人奉为最佳荧幕情侣。

然而格里高利·派克和赫本现实中的感情,似乎也像是电影中的一般无疾而终。格里高利·派克默默守护了赫本五十多年,直到在赫本的葬礼上行,才鼓起勇气说出那段迟到的告白。

上世纪五十年代赫本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而格里高利·派克却已经是红透半边天的影帝。当时赫本接拍了《罗马假日》,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赫本几乎本身出演,将安妮公主的古灵精怪刻画的入木三分。格里高利·派克在剧中演技也很精湛,为大家塑造了一位绅士而又优雅的记者。

原本是身份地位千差地别的两人,后来越阴差阳错得走到了一起,并且开始了一天如梦如幻的旅途。虽然双方互生情愫,但最终却因为命运分道扬镳。

那一年赫本仅仅二十三岁,格里高利·派克却已经是一位三十六岁的成熟男士。面对诚惶诚恐如小鹿般的赫本,格里高利·派克给出了很多意见,顺利完成该剧拍摄后两人成为了至交好友。

当时格里高利·派克正赶上第一段感情破裂,赫本善解人意得为他排忧解难,陪伴他度过了人生中的低谷时期。这部剧的合作,也让他们成为了影迷心中的最佳荧幕情侣。

《罗马假日》上映之前,格里高利·派克的名字被排在了最前面,而赫本的名字却字体很小而且不起眼。格里高利·派克主动找到了片方,要求调换演员的排序,最终将赫本排在了最前面。

也许连赫本自己都没有想到,《罗马假日》上映后获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从此赫本的名字声名远扬,并且通过这部片子获得了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站在领奖台上的赫本语无伦次,但却依旧没有忘记感谢自己的搭档:这是派克送给我的礼物!格里高利·派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罗马假日》是赫本的电影,我只是一枚绿叶。

后来格里高利·派克为赫本介绍了第一任丈夫梅厄·菲热,郎才女貌的一对很快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后两人甜蜜恩爱,赫本对自己的丈夫从爱慕转化为了依恋。

然而也许赫本光芒太盛,丈夫一直活在妻子的阴影下。即使两人婚后生下一子,最终因为身份地位的差距,这段感情还是无疾而终。

就在赫本伤心绝望的时候,一通越洋电话就把好友格里高利·派克叫到了身边。赫本声泪俱下,自己只不过想要一段美满的姻缘,但是却成为了奢望。

格里高利·派克当即表示,即使全世界都背叛和赫本,自己也会站在她的这一边与全世界为敌。格里高利·派克说到做到,在此后的五十年时间里,一直默默得守在赫本身边。

后来赫本又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与演员罗伯特喜结连理。两人一直恩爱相伴,直到赫本1993年与世长辞,女神也算是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好的归宿。

在赫本的葬礼上,满头白发的格里高利·派克哭成了泪人。他甚至无法相信,曾经那么青春灵动的赫本,如今却躺在冰冷的教堂里。

格里高利·派克压抑了五十多年的年的感情,终于在这一刻爆发了。他亲吻了赫本的手背,鼓起勇气说出了那句感人肺腑的告白——“你是永远的赫本,我一生中最挚爱的女人”。

此时的格里高利·派克手里紧握着,赫本结婚时他亲手挑选的那枚胸针,在瑟瑟的寒风中送别了赫本。格里高利·派克甚至无法相信,如今苍老的他们曾经那么年轻过。

我点评: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这五十多年来的感情,是一份“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状态。两人虽然是公认的最佳荧幕情侣,但兜兜转转除了友情再无其它。

格里高利·派克默默在赫本背后默默守护五十多年,在赫本的葬礼上才鼓起勇气深情告白。也许他们的感情无关风月,是超越了爱情、亲情和友情的一种存在吧!

电影《罗马假日》的结尾,安妮公主和男主明明满眼不舍,但却只能拿假装不认识。也许离开你并不是因为不爱你,对于格里高利·派克来说,赫本就是安妮公主心中最不舍的罗马,明明曾经触手可及,但却永远无法拥她入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评价格里高利·派克和赫本之间的这段感情?觉得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纯友谊呢?欢迎大家讨论留言,我和大家下期不见不散!


奥黛丽赫本有什么故事值得演讲的,我演讲需要

奥黛丽·赫本的第一次恋爱发生在21岁时,对象是29岁的詹姆斯·汉森。1952年《金粉世界》首演四场后,赫本和汉森宣布将在巡演结束后结婚。期间《罗马假日》上映大获成功。演艺事业的腾飞致使两人聚少离多,加之赫本母亲的坚持反对,在《金粉世界》的芝加哥首演式上,赫本宣布与未婚夫汉森解除婚约。1953年8月20日,在《罗马假日》首映式结束后的晚会上,格利高里·派克将自己的朋友,演员兼剧作家梅尔·费勒介绍给了奥黛丽·赫本,两人一见钟情。1954年9月24日,赫本与费勒在瑞士卢采恩湖畔的一个小教堂举行了婚礼,婚后赫本因身体太弱曾两次流产。1960年7月17日,生下儿子西恩·赫本·费勒。但因两人的事业发展差距日益明显,婚姻开始出现裂痕。1967年9月1日,赫本与费勒宣布离婚。扩展资料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市东南伊克塞勒区基耶维街48号的一个贵族后裔家庭,全名是奥黛丽·凯瑟琳·拉斯顿1935年5月,奥黛丽·赫本的父亲抛下了她和母亲离家出走。同年,她进入英国肯特郡埃尔海姆乡的贵族寄宿学校“密斯利登学校”学习,并于1938年毕业。1939年9月,欧战爆发,赫本跟随母亲回到荷兰。1939年,奥黛丽·赫本进入荷兰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1940年,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德国占领。为了避免奥黛丽·赫本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母亲窜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但是这个名字从来未被合法正式登记过。

【求】求一篇关于奥黛丽赫本的演讲稿!不用太长400字左右即可!谢谢!谢谢!

我最崇拜的人——奥黛丽赫本
  人们说,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我觉得,她的美丽不仅在于他的外表,更在于她的心!
  1929年3月4日,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豪华宅邸里, 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大家都知道,贝多芬从未放弃过音乐,而奥黛丽赫本,他也从未放弃过芭蕾。赫本从小就非常文静,从小就喜欢音乐, 尤其喜爱舞蹈,看芭蕾舞剧对赫本是一种极为美妙的享受.将来成为一名演员或芭蕾舞蹈家是小赫本唯一的梦想. 6岁时她父母的离异更使她觉得分外不幸,但舞蹈的魅力仍然强烈地吸引着她. 9岁时,她开始正规地学习芭蕾舞.她学习非常认真庄重,她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要成为一名独舞演员,并最终成为舞星. 1939年,欧战爆发,赫本随母亲来到荷兰,结果,这一决定使赫本战时一直生活在法西斯的铁蹄之下. 其间,她强烈地感受了残忍而恐怖的战争和贫穷而凄苦的流浪生活.由于食品短缺,赫本一米七的个儿,仅剩一付骨头架子. 战争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造成她贫血、消瘦、肌肉单薄无力,并且她的体型后来始终清瘦修长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她的确从未放弃对芭蕾的追求.
  晚年她是联合国基金会的大使,虽然她已经得了癌症,但是她仍旧奔波于非洲各个贫穷的国家,并到处为贫穷的儿童招募捐款她不但以其光彩的银幕形象,也以其高尚的情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与爱戴。


急求奥黛丽赫本关爱非洲儿童的感人事迹!!

http://book.qq.com/zt/2005/tszrj/index.htm

摘自赫本儿子写的赫本自传——《天使在人间》

母亲说,她在非洲从来没有看见过乞求施舍的双手,她只看见这些不幸的人的高贵举止,虽然他们生活在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世界里,无法与来自发达国家的人竞争,但是他们并不怨天尤人,也没有憎恨生活。

罗比和约翰·埃萨克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摄影师,他们都向我描述了一件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当时在索马里的难民营里没有人知道母亲是谁,他们只是知道,每一次标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标志的飞机降落之后,都会从机舱中走出一名女子,她几乎和他们一样消瘦,她文雅而平和,眼里饱含着纯真和善良。在一次访问的最后,这位女子在离开前走进了一座简陋的建筑物里,那儿有许多饥饿的孩子,他们排成长长的一队,领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给他们准备的食物,当时索马里的情况极端恶劣,只能用麦片粥充饥。她走上前去与那位正在散发食物的联合国官员交谈。在长长的队伍中,有一位小女孩显得很特别。饥饿使她看起来有些虚弱无力,她焦急地不断向前探望,当她的目光触及到那个女子时,她似乎呆住了,也许这个女子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温柔和母性令她在一瞬间产生了一种冲动。她扔下手中的盘子,向那名女子跑过来,紧紧地抱住了她。这个女子非常安静,也紧紧地拥住了小女孩。那一刻,感情的需要超过了生存的需要。女孩可能一辈子也忘不了,在那个神秘女子怀中得到的温暖和希望。

当罗比和约翰向我们诉说这个故事的时候,眼中都含着泪。约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在他的相机下不会错过任何有价值的画面,可当时他放下了相机,只为了令这一刻只完全属于母亲和这个小女孩,他放弃了拍下一张经典照片的机会。


我们经常谈论,生活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母亲为自己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扮演的角色而感到骄傲。很多时候,虽然由于长时间的饥饿和疾病使得他们无法挽救这些孩子,但是至少他们可以帮助这些孩子在告别世界时保持心情的平和,不必遭受更多的痛苦。

母亲认为,让一个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而濒临死亡的孩子在充满感情的母亲般的怀抱中死去,总比让他们带着被虐待、童工、雏妓或者战争的记忆死去强,即使这个人并不是他的亲生母亲。

母亲曾经满怀同情地向我描述过在吉斯迈乌发生的事情,那里是她到达索马里之后访问的第一个救助营。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沿着救助营边缘的篱笆摸索着寻找前进的道路,身上穿着一件破烂不堪的蓝色衣服,一大群苍蝇和不知名的昆虫围着她飞来飞去。母亲当时震惊了,对她来说,这个小女孩是索马里儿童悲惨生活的具体形象,她被这个世界遗弃了。母亲试图去安慰她,去帮助她找到她要走的路。然而一瞬间,小女孩脸上的微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冷漠。也许长时间的苦难和孤独已经让她不再习惯别人的帮助和爱护。


奥黛丽赫本的经历有多坎坷

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生于1929年5月4日,死于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的血统是比利时人,是50~60年代好莱坞著名舞台剧与电影演员。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 特使。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本名奥黛丽·凯萨琳·赫本-鲁斯顿 (Edda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位的穿着而著称。生前主演的多部电影如《罗马假日》、《蒂凡尼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至今仍为多数人眼中的经典巨作。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也是著名法国品牌纪梵希(GIVENCHY) 的缪斯。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式的优雅传递至今,仍然是时尚圈最怀念的优雅典范,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也是最多当今明星争相模仿的偶像明星。

最美女人奥黛丽赫本简介

最美女人奥黛丽赫本简介

最美女人奥黛丽赫本简介
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个人档案:

英文姓名:Audrey Hepburn
中文姓名:奥黛丽·赫本
出生:1929年5月4日
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病逝于瑞士
出生地:比利时布鲁塞尔
家庭: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身高: 五呎七吋 (170公分)
体重: 110磅 (50公斤)
三围: 32-20-35
发色: 棕色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

代表作: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1953
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1956
修女传(The Nun's Story)1959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1964
第凡内早餐1961

中国观众熟悉赫本,是从《罗马假日》开始,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也通常自《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在赫本被挑选为《吉吉》一戏的主角时,在伦敦,挑选《罗马假日》饰公主的演员的工作正在进行。起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片,但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绝。于是,导演决定采用电影《乱世佳人》公开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办法来挑选演员。

这部片子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赫本本无心去参加女主角的角逐,一来她已决定演《吉吉》,二来《吉吉》一拍完她就准备结婚、成家立业过日子。所以她对《罗马假日》毫无兴趣。后来男爵夫人一再劝说,没办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选不上,她也会满不在乎。

测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软得象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地、孩子气地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而她却全然不知。无论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她当选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签订了合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结果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当时演记者的男主角已定下来,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

1952年5月,《吉吉》演出刚一结束,派拉蒙公司就要求她赶到罗马,参加拍摄。公司为赫本和派克举行了隆重的招待会,在罗马的“精益求精”旅馆召开。赫本虽说主演了《吉吉》十分成功,但她同所有其它年轻姑娘一样,对格里高利·派克非常崇拜。当时,派克刚过完36岁生日,高高的身材、瘦削、英俊、作风正派、和蔼可亲,他主演过一些优秀的影片,这些影片使他声誉卓著,成了全美国人的偶像。招待会上,当赫本和派克握手时,她完全被后者慑服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这儿,与其说她是电影演员,不如说她是个影迷。她似乎忘了,她自己也是今天招待会的主角之一。但派克从一开始就决定设法让这女孩子自信。同时,就在他看见她喜笑颜开而又温柔顺从的样子的一霎那,他就明白了:这年轻姑娘一旦作为女主角出现在银幕上,就是一颗光芒四射的明星。导演惠勒也出席了招待会,他矮胖,长着一对招风耳,外表可爱,精力充沛,思想缜密。

《罗马假日》的拍摄是一个苦难的历程。因为一切都是实地拍摄,所以得清除人行道,把行人赶走,光这项工作就差点把副导演和制片主任累垮。好,竖起路障,汽车改线,有轨电车停驶,大楼腾空,赶走游人,公共纪念物的参观停止,为做到这一切,要向每个有关的人行贿。但有一件事最伤脑筋,那就是持续不断的噪音:电喇叭的尖叫,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吵架声,头上飞机轰鸣,乞丐们讨钱的喋喋不休……这些噪音全得消除,使之沉寂。因为是同步录音,但是罗马硬是得不到完全的宁静,因为喷泉的溅水声和鸽群的振翅声还是无法控制。此外,围观的意大利人即不听指挥又不肯安静,拍片日夜进行,他们则日夜围观,不论公主和记者到哪里拍片,哪里就有围观者。在拍摄一些表示爱情的亲密镜头时,似乎罗马城一半的人都来了。他们又是大笑又是大喊,冲着明星们指指点点,扮着鬼脸。剧情要求演员们装出凉爽舒适的样子,而实际情形却是热得要命,那年是罗马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演员脸部化妆的油彩甚至受热都溶化了,没办法,他们只好离开镜头,把颜色洗掉。拍摄的时间很长,常常是从黎明拍到下半夜。大家都热得吃不下饭,只是为了保持体力勉强吃一点点。赫本几乎什么也不吃,只饮一点香槟。她不叫苦,公主严以律己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这时已为人称道。更糟的是,罗马城的政治形势十分紧张,斗争激烈。拍摄期间,法西斯分子和共产党人在街上打仗。机枪嗒嗒作响,说不定什么地方会突然发生爆炸。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五月选举刚过,发生了一些流血政治事件。当基督教民主党人夺取胜利时,抓住了携带黄色炸药的共产党人。在一座选为外景点的桥下竟发现了五名带炸药的恐怖活动者。工人的罢工也不断威胁着拍片工作,火炬游行、欢呼、唱着流行歌曲示威往往把拍摄日程打乱。

更糟的是,罗马城的政治形势十分紧张,斗争激烈。拍摄期间,法西斯分子和共产党人在街上打仗。机枪嗒嗒作响,说不定什么地方会突然发生爆炸。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五月选举刚过,发生了一些流血政治事件。当基督教民主党人夺取胜利时,抓住了携带黄色炸药的共产党人。在一座选为外景点的桥下竟发现了五名带炸药的恐怖活动者。工人的罢工也不断威胁着拍片工作,火炬游行、欢呼、唱着流行歌曲示威往往把拍摄日程打乱。

因此,工作进展很慢,难题多。有时为了重复拍一个镜头,一个下午要干上60回,赫本有点承受不了,但她并不怨恨,她也力求完美。不过导演为赫本也尽力克制自己,他用一切办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让她感到轻松愉快。他告诉她说,她必须忘掉自己是在演戏,应当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公主。他给她上了电影明星的第一课,他教她“要迎合内心的感觉而不是做戏”。这一点让赫本终生受益匪浅。

派克是一个大明星,赫本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年轻新星,因此,拍摄期间,总有些小报记者把两人用浪漫故事扯到一起,这让赫本十分恼火。其实,派克对赫本体贴、爱护、且始终如一,他体察她的感情和她对他的敬畏。拿下这部片子在他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他无私地哺育她一场又一场戏,因为他意识到,是她而不是他在这部片子中更有价值。他是一个有道德而大度的人,他们之间根本没有任何浪漫故事。

拍摄工作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1953年8月20日,赫本飞往伦敦参加《罗马假日》的首映式,然后又飞往威尼斯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在美国,也为《罗马假日》的上映开了公众招待会。该片在全世界获得了极大成功。在日本,这部片子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赫本后来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发型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罗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红的一部。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据说褒曼在看该片时,竟发出一声惊叫,她丈夫罗西尼问她:

“你为什么叫喊?”

这位大明星说:“我被奥黛丽·赫本深深感动了。”

这个消息传来,使赫本大受鼓舞。

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通用汽车公司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

这一天,赫本在纽约刚演出完《美人鱼》,谢幕完毕她就一头钻进一辆出租车。在一名警察护送下直奔颁奖现场——世纪剧院。她感到体力不支,加上希冀、盼望、焦虑、恐惧,那天晚上的一切对她都好像是一场梦,一切印象都是模模糊糊的。

在出租车上,她换掉了戏装,一下车,她穿过剧场外庞大的影迷群,她一路小跑,后面跟着男爵夫人。穿过门厅,那里簇拥着大批记者和倾慕者,闪光灯不断地发出耀眼的光。她马上躲进化妆间去洗脸上的油彩。那些性急的记者和摄影者们等了五分钟便不耐烦了,把门拍得震天响。无奈,赫本只好先放他们进去拍上几张。赫本步入会场时,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远在墨西哥的主持人贾莱·古柏宣读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名单。赫本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接着看到古柏拆开一只信封,抽出一张什么也没有的纸条,做出宣读获奖者的样子,赫本内心怦怦直跳,她紧咬指甲,紧张地期待着最后的结果。只见世纪剧场的司仪走上舞台,宣布道:“获奖者:奥黛丽·赫本。”

赫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一片欢呼声中,她从座位上一跃而起,跑到舞台侧翼,由于过度兴奋,本应向右,她却向左跑去,司仪赶紧把她招呼到舞台中央来,在抓住奖品的当儿,她差点和司仪撞个满怀。她接过金像说了一句话:“这真有点让人受不了。”又说了几句官样的感激话后,她就逃离了舞台。

然后是到记者招待会去。赫本由于乐极发呆,竟把金像给弄丢了。她记得是放在什么地方来着,但谁也找不着它。这样,她拍照的时候就没法拿着金奖了。有人拿出另一个让她拿着。最后,她的那一个竟在女厕所里找到了。可惜的是,10年后的一天,赫本在外地排戏期间,小偷溜进她的家,偷走了这一座金像。

此刻,赫本兴奋得发抖,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完全没有了平日的冷静。她吻学院院长琴·赫肖特时,本应吻面颊,赫本却吻了她的嘴唇。不过还算幸运,总算平安地回到了家。她不能入睡,一夜出神地摇来晃去,闹得她母亲男爵夫人也一夜没睡好。

几天以后,赫本又听到一个好消息:她荣获美国戏剧年度奖——托尼奖。从此以后,荣誉对她纷至沓来。事实证明,此时赫本已处于事业的顶峰。自1948年她拍第一部40分钟的短片以来,仅仅五六年时间内,她就获得如此殊荣,实在是很了不起的,简直成了荣誉“暴发户”,也的确“真有点让人受不了”。

赫本荣获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标志着好莱坞进入了新秀辈出的时代,人们为影坛出现这样一个清新隽永、纯洁可爱的形象而欣喜若狂,世界各地纷纷向她表示祝贺,赫本也十分愉快,她用各地发来的贺文装饰她的房间,以此来庆祝她的成功。之后,她一帆风顺,成为欧美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摘自奥黛丽·赫本传记)


上一篇:历史上的多尔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