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潮

时间:2024-12-20 09:58:11编辑:阿星

跨境电商进入至暗时刻!遭亚马逊疯狂封号,商家处境艰难

在全球疫情的笼罩下,中国的跨境电商开始在亚马逊平台上做起了生意,世界各国工厂停工、货物停运、人人隔离的情况下,中国的很多电商商家看到了商机。在国外疫情还没有那么严重的时候,中国的商家也遭到了打击,首先就是物流拒收,其次就是订单被莫名取消。 好在中国的跨境电商卖家一向灵活多变,在疫情中,他们再次将灵活多变发挥到了极致:做防疫用品,利用特殊的绿色通道将商品输出到国外,为公司的发展续一口气。 然后国外的疫情开始蔓延了,但是国内反而康复了,开始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了,于是中国的跨境电商们就弥补了海外的物资匮乏,狠狠赚了一大笔。那段时间做跨境电商的呼声很高,吸引了不少人入坑。 美国研究机构报告显示,美国2020年第二季度电子商务增长了44.5%,这是近20年来的最快增长,创造这一最快速度的,正是中国的跨境电商卖家。 跨境电商进入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快到让很多老跨境商家们都害怕的程度!这样一窝蜂的扑进去,如果后续发展受阻,可想而知是怎样的哀鸿遍野。 深圳一直以来都是跨境电商的大本营,2020年的跨境电商商家们是什么状态呢?买豪车像买菜, 换豪宅像换衣服。这毫不夸张。网上那段时间流传着一句特别热血的话:“深圳湾1号的房子都被跨境电商抢完了”! 那可是深圳最贵的地段,一平米高达25万,拥有超大阳台浴池……可以说给很多门外看客打了一剂兴奋剂。 一切的转变就从2021年开始。当时那些年销售上亿上百亿的大商家在接到亚马逊的邮件时,都没怎么在意,邮件内容是:您的账户有被停用的风险,我们与你联系是因为您似乎违反了Amazon.com的以下一项或多项卖家行为准则要求…… 一开始的商家们都没注意这一封邮件,但是从今年4月份开始,亚马逊开始“屠杀”跨境电商了。 第一个被干掉的就是年销售50多亿的“ 帕拓逊 ” 然后是著名的“ 傲基 ”、年销售过百亿的“ 环球易购 ”惨遭封号。 不少专业人士认为这不是最后一次封号,肯定还得来一批! 大商家们都这样伤亡惨重,更别提无数的中小商家了。 跨境电商的至暗时刻终于降临…… 回过头来盘点一下这次亚马逊大面积封中国商家店铺的原因,总共有两个: 1、外国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恢复元气了,他们的工厂、公司要开始运作了,肯定不能让中国的商家继续抢占他们的市场了,联手打压也是迟早的事。 2、中国的很多跨境电商思维还在使用国内电商的那一套,就算面对重重封锁,依然有苟下来的商家,别人靠的是什么?当然是用亚马逊制定的规则赢过外国的商家啊。 国内电商做惯了刷单、现金礼券、诱导好评等手段,但是这些手段却条条都在亚马逊的禁止范围之内,只要别人抓住你违反规则的小辫子,不管你多大的店给你照封不误。像前面提到的一些被封号的大卖家,很多都是在短时间内爆发的,这么大的订单量肯定也用了不少运营手段,这种高危操作不中招都难。 说白了,不管是别人针对中国商家也好,还是怕你抢生意也罢,你违规就是违规了,外国的媒体也在大肆宣扬中国商家没有诚信,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做电商眼里就只看得见那短暂的利益,长久之道不需要思考吗? 跨境电商如何破局,还是要商家们回归生意的本质:诚信!

此次亚马逊封店潮给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首先给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的启示,就是一定要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同时注意在经营过程当中要有应急预案。还要有替代方案。【摘要】
此次亚马逊封店潮给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什么启示?【提问】
首先给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的启示,就是一定要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同时注意在经营过程当中要有应急预案。还要有替代方案。【回答】
还有吗【提问】
还有。【回答】
1、要重视违规程度避免被封号潮,避免被关联封杀。【回答】
2、不要卖不太光明、不合规的产品。【回答】
3、要积累信誉,注重品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完善服务,形成了关联账号优势。【回答】
就这些吗,能快一些吗?【提问】
4、在经营中要重视创新,拥有自发货流程也重要能对接多仓多物流,国内直发、海外仓直发可以同步追踪订单轨迹。【回答】
5、要重视海量的高质量货源,支持PC端和手机端两个接口,提供全中文的注册流程。五分钟内已回答完毕。【回答】


亚马逊的商业原则是什么?

在亚马逊做卖家,如果不了解亚马逊的商业理念理解透彻,那么运营店铺的时候想做好就必定很困难。商家只有了解平台的规则,遵循规则并利用规则,才能游刃有余。我们知道,亚马逊一直是以客户体验为核心,在客户心中亚马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用户满意度极高的电商平台。这与它的商业理念也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一一介绍它的理念:《新手卖家从0到1快速指南》1.重推荐,轻广告:在亚马逊平台,站内推广的形式除了产品广告和展示广告,就是促销活动了,形式比较单一。因为亚马逊始终注意客户的购物体验,过多的广告非但起不到好的推广效果,还会招来客户的反感。就像我们在百度里搜索一件产品,列在最前面的总是各种推广链接,广告链接。2.重展示,轻客服:我们在淘宝购物时,会经常使用阿里旺旺来和商家沟通,询问,我感觉还是很方便的,也能及时得到反馈。但是商家需要到晚上11,12点还在为顾客提供咨询服务,可以说是很辛苦的。而在亚马逊即没有提供在线客服的功能,因此买家和卖家之间的沟通只能通过邮件的形式,可想而知沟通的延迟是大的,特别是对于有着很大时差的不同国家的买卖双方,更是不于一两天的时间,这必定会影响商品的快速成单。3.重产品,轻店铺:想象一下我们在淘宝的购物方式,首先在搜索样中输入要搜索的商品,点击搜索后下面会列出所有符合搜索关键字的商品列表,并且每个商品下面也会附带的商家的店铺名称。4.重客户,轻卖家:一个平台上的客户是这个平台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客户对平台满意,并且有很高的购物体验,就会提高留存率,使平台能够健康的发展下去。亚马逊平台提供了客户评价功能来收集客户的购物反馈。商品评论(Review)针对卖家的产品,卖家反馈(Feedback)针对卖家提供的服务,亚马逊是非常鼓励顾客表达自己的购物感受的,有利于对平台进行改进。

亚马逊与天猫谁的商业模式更好?

按照2011年的数据,美国最大的中国最大的十一家电子商务零售商及其销售额如下:如果综合排名前100的电子商务零售商的表现,我们会有如下发现:亚马逊是当之无愧的电子商务霸主。他自身的销售平台,提供给小商家的平台,外加自有信用卡多种结合的方式是天猫可以借鉴。标准化非定制的产品,比如家电,办公用品,电脑电子产品是传统的电子商务销售的主力军。他们起点较早,销售额巨大。同样是这些产品,网络销售额已经开始趋于平稳,增长基本都在个位数,像戴尔还出现了负增长。而在中国,刚刚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的价格战,显示出国内的电子商务还处在标准化非定制的产品爆发阶段。这部分产品利润较低。传统超市和百货公司的增长,得益于云供应链技术的发展。借助于云供应链,商家有效的减少了库存,加快了流通。原本这样的技术为像亚马逊这样的专业电子商务公司所有,随着技术的普及,传统零售商业能得益于此。这对于国内一些想做线上销售的百货公司,意义重大。服装首饰类发展同样迅速。特别是在进入一个新国家市场的时候,这类产品通常会先开通线上购物,再考虑实体店。最近美国两大奢侈品百货公司,萨克斯第五大道(Saks fifth avenue)和内曼·马库斯(Neiman Marcus)(他们在榜单上分居38和41位),都是采用合作开设电子商务的形式进军中国市场。这样以较小的代价就可以获知国内市场表现。这与一些西欧的品牌在华设立店面形成鲜明对比。这对国内的服装首饰类零售商有积极的借鉴。来自亚马逊的启发和天猫不同,亚马逊销售的绝大部分是他们自己的库存,而天猫则是一些品牌和商家入驻的平台。这样一来,亚马逊的全局控制能力要优于天猫,他们可以更加准确的制定出销售定价策略,更为全面的分析客户数据。举例说明:1)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书籍/器材等,有些客户是有搜集的嗜好的,只要有新书/新品,他们都会购买。亚马逊通过对这部分客户的归类和分析,往往会把价格稍微抬高,因为他们知道这类客户不属于价格敏感的类型。这样一来亚马逊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在电商普遍亏钱的情况下,亚马逊已经盈利了很久。2)亚马逊不受商家的摆布。有些品牌率先在天猫开出旗舰店,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销售利润被天猫剥去了不少,所以就退出了天猫,自己做起了电子商务。这样一来,天猫的品牌稳定性就较差。而亚马逊则较为稳定。3)亚马逊还推出了联名信用卡,这个要比天猫的积分系统更能获利,更能拴住客户。4)亚马逊的用户体验很好。有时买了一些价值不是很高的产品,但是不甚满意,想退。首先亚马逊有3个月的退货政策,其次对于这些价值不大的产品,亚马逊在退款的同时还告诉客户,您不要退货,自己保留就行。传统的供应链,一般是由那些大规模的公司,请专业IT咨询公司在内部实施的。开销较大,专业性很强。一般的零售企业的IT框架比同规模的其他行业要弱很多。所以对于中小零售业和百货业而言,自己上马电子商务风险较大。云供应链的出现,则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这些系统由专业软件公司设计,其规范的业务流程适用大部分零售企业。这个服务随后被放到公有云上,零售百货企业只需要按年月或者货架产品数量,订阅这个服务,把复杂的计算和业务流程这些后台服务交给这个云供应链去做,自己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产品就行。这个实际上就是时下流行的SaaS模式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个应用。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入驻天猫的企业,觉得自己交给云供应链的服务费要低于天猫收取的手续费,他没有理由不撤出天猫。西欧国家因为偏小,市场资源紧缺,所以他们的零售企业对外扩张非常迅猛。表现就是在华开设门店,早先时候还缺乏科学的分析,失败的案例不少,比如巴黎老佛爷。美国的内需比较大,所以零售企业的国际话进程较慢,当他们开始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电子商务已经比较成熟,此外美国的整个社会风气要比西欧保守很多,所以从成本的角度出发,他们选择了电子商务现行,探一探市场风向。很难说双方的优劣,巴黎老佛爷虽然过去失败了,但是其在国内的知名度高于美国的萨克斯第五大道和内曼·马库斯,最近他们又要再次开店。对于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而言,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自身的实力和市场的野心。物流对比:美国相对简单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是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问题。和中国的情况不同,由于美国全国境内的消费水平比较均匀,所以建立物流体系相对简单。美国最大的两家商业包裹快递公司,联合包裹UPS和联邦快递Fedex都有自己的优势。UPS的总部位于亚特兰大,坐拥全世界最大的亚特兰大哈茨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一般的大件都是走UPS;而联邦快递总部位于孟菲斯,则非常接近美国的人口地理中心,联邦快递自己的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航空货运公司,孟菲斯国际机场的货物运输量,全球第二,仅次于香港,一般的快件都是走Fedex。除此之外,美国邮政USPS,一个私有化的国企,承担了小件以及对速度不是特别敏感的货运。这三家构建了非常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在全美各地分布十分均衡。除了像沃尔玛等邮寄到店自己取是借助其自有物流体系外,其他大大小小的电商完全依靠这三家。这也反映出美国企业的特点,即专注做好自己擅长的,把非核心的业务外包。


如何应对亚马逊封号潮

亚马逊封号潮频频发作,卖家们该如何守好本人辛劳运营的店铺?

一、研读正告信,剖析缘由

收到正告信的商家冒犯了亚马逊的销售政策。但是正告信仅写明是因运用Amazon Payments system招致关联引发的封号处置,却没告知商家接触封号需求提供的材料,信件中的有效信息匮乏,表述模糊。这时就需求我们更为精密的研读正告信,透过表层字面意义剖析出更精准的本质封号缘由。此时,收到正告信的商家要第一时间给相关部门写邮件讯问细致缘由。

信息解析

你好,我们就产品人为操控评论问题联络到您,由于您目前仍在人为干预产品评论……

如希望在亚马逊上销售,请回复此音讯时分提供以下材料:

①您发布或者取得客户评论的办法的细致描绘

②您所雇佣的第三方刷单公司的联络方式(姓名、邮件和网址等)

③刷单留评的产品链接

④未来如何防止刷单留评的计划

商家收到任何类型的正告信,一定要认真研读,关于信息混杂的正告信一定要多个信息渠道全方位理解分明详细缘由再行申述,不要心急自觉下手。

二、自行评价,列出违规行为,提交证明资料

商家首先要依据正告信和相关渠道所获信息,理解被封号的真实缘由。针对缘由停止自我运营评价,得出相关评价报告。在报告中需求商家列出本身的违规行为(当然这里就是指被封号的相关违规行为!商家可别老诚实实地把本人老底都揭了!)最后,商家能够将相关证明资料停止汇总,提交申述。(老外可不置信商家的一张嘴,任何申述都一定要配套相关证明资料,才有可能申述胜利。空手套白狼是不存在滴~老外也是很看重证据滴~)

那不少商家就说啦:“的确实确就是违规了,也没啥有力的证明资料,这该怎样申述哇!”

联络亚马逊平台的工作人员,装不幸,标明本人之前不理解亚马逊相关政策的更新,或者没了解相关政策规则的本质,才招致了这样的结果,但并不是歹意运营,成心冒犯亚马逊的运营规则等等!顺着这种思绪大致拓展,标明本人整改的决计与运营的诚信。

三、针对违规行为,列出行动计划

之前的评价报告可不是只给亚马逊看的哦,商家也要针对评价报告中反映的运营问题与违规行为,制定后续的行动计划。留意!计划要具有较高的可施行性,其次,计划的改良方向要针对违规行为。

商家在制定计划时,不要含糊重点,写一些与本身运营相关但与违规行为关联较少的行动计划,亚马逊可没那么容易被糊弄哦!不只如此,在计划的言语表述中要用词严谨,减少一些、某些、可能这些含糊概念的表达,不要想着趁火打劫,不然困难的申述过程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最重要的是,商家在行动计划中,能够提到曾经做出了一些行动来改善缺乏。例如能够标明违规的推行与宣传在收到正告信后立马取消了,并开端推行亚马逊规则范围内的推行方式停止商品营销。还能够罗列一些风险躲避的措施,如何防备相似的违规行为再次发作。

总而言之,就是用计划与详细行意向亚马逊证明商家整改的决计与整改的行动力,让亚马逊再次置信商家的运营信誉。

最后,当然还是劝说各位商家要多多熟习亚马逊的平台规则与各项规则,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展开业务,才干有效的防止被封号!防患于已然,才是重中之重,不然即便申述胜利,封号带来的损失也是无法挽回的。


亚马逊,你变了!我终于知道封号潮的爆发根源了

回顾整个七月,封号潮让卖家们的日子过得忐忑不安。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最近亚马逊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亚马逊股价一路暴跌,截至收盘跌幅超7.56%, 市值一夜蒸发了约750亿美元 ! 而股价暴跌的直接导火索就是亚马逊的二季度财报低于市场预期, 让华尔街失望了 。而侃哥在看完国外机构对亚马逊Q2财报的分析后,恍然大悟:“亚马逊,原来你变了! 终于知道俺弟疯狂封号的原因了 ......” 对此,亚马逊首席财务官Brian Olsavsky基表示, 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去年的基数太高 。去年同期,美国消费者被迫居家,依靠网络零售满足日常所需。不过如今在欧洲和美国,消费者可以走出家门消费。Olsavsky还表示, 未来几个季度,亚马逊的营收增速都将处于较低水平 。 对亚马逊来说,以上不是最糟糕的消息。因为欧盟向亚马逊开出了7.46亿欧元的巨额罚单! 据《华尔街日报》7月31日消息,亚马逊因 对个人数据的处理不符合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GDPR),被欧盟隐私监管机构罚款7.46亿欧元(欧盟有史以来 最大数据隐私泄露罚款 )。该报道称,亚马逊在7月30日的证券备案文件中披露了上述罚款,是由卢森堡数据保护委员会两周前发布的。同时,卢森堡数据保护委员会还 要求亚马逊修改某些未公开的商业惯例 。 对此,亚马逊发言人表示:“我们没有将任何用户数据泄露给第三方。我们坚决反对CNDP的指控,并打算上诉。关于如何向用户展示相关广告,CNPD仅依赖对于欧洲隐私法的主观臆断。况且,就算这项解释成立,罚款金额也远远高出对应标准。” 即便是对亚马逊来说,7.46亿欧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事件争议的焦点无疑是亚马逊对于用户数据的处理问题。关于这一点,我想各位卖家也有所体会,特别是亚马逊自营产品的各种“神器操作”。 事实上,亚马逊面临的棘手问题远不止上述两点。据路透社消息,亚马逊需要花费数十亿美元来扩大其仓库和交付系统。报道援引亚马逊前员工的话称,亚 马逊现在不但缺乏人手,更缺乏足够的储物空间 。 尽管在过去的12个月中,亚马逊资本支出和设备租赁达到545亿美元,几乎是一年前增长率的两倍,但还是无法满足仓储需求。据物流咨询公司MWPVL International称,亚马逊计划在未来几年为其全球分销基础设施增加517个设施。这意味着,亚马逊FBA在现存的4.02亿平方英尺基础上再增加1.76亿平方英尺仓储空间。 以上种种迹象都表明,令卖家饱受折磨的 发货限制一时半会儿不会消失,今年的库容问题将成常态化 !而亚马逊的物流履行将再次成为今年第四季度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各位卖家朋友还需制定相应的备货计划,及时调整补货策略。另外,多账号、海外仓将成为卖家备战今年Q4旺季的必备资源。 从亚马逊的Q2财报中,侃哥还惊讶地发现亚马逊已不是我们所熟悉的亚马逊了。在亚马逊的整个营收体系中,零售额仅占公司总收入的 50%。从下面的数据图表可以清晰看到, 零售业务占比 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从2020Q4到2021Q2 下滑非常明显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今年第二季度, 亚马逊的服务业务 营收增速 几乎是其零售的三倍 。据Marketplace Pulse分析,亚马逊的第三方市场业务多年来增速一直快于零售, 预计 第三方市场业务 将在2021年为亚马逊带来超过 1000亿美元 的收入 。 有卖家因为高额的广告费,深陷新品推广困境,甚至萌生了 退隐江湖 的想法。 文章写到这里,再回想已经持续了三个月的平台大整顿,让人 很难不把“亚马逊广告业务增长和平台封号潮”这两者联系起来 。一方面,亚马逊将大批违规账号、品牌无情封杀,起到了震慑作用;另一方面,剩下的卖家也明白了,今后想要继续在亚马逊上生存,就必须遵守平台规则,老老实实打广告。懂行的人都知道,亚马逊广告业务的利润相比于其电商零售要高出不少。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亚马逊的业务重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作为前AWS的掌门人,俺弟接任CEO后,除了继续巩固AWS的高利润以外;更是通过史无前例的整顿行动,重树平台威望。当合规运营成为了主流,亚马逊的广告业务势必蹭蹭蹭往上涨。 从另一个角度看,俺弟大搞合规化也是在向监管部门示好,向媒体表态。要知道亚马逊今年已经因为电商业务被反垄断机构调查好几次了,并且常年成为民众和媒体的攻击对象。亚马逊此举也是为了降低对电商业务的依赖性,分散经营风险。 以上,对我们第三方卖家而言,也到了必须做出战略调整的时候了,重新思考企业的经营理念、运营模式、推广策略等等。亚马逊已进入俺弟时代,以前的野路子显然已经行不通了。

上一篇:始祖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