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有哪些旅游景点
惠来县内名胜古迹多处,主要有龙泉山庄风景区、百花尖风景区、黄光山风景区、铭湖岩、仙井岩、清水岩、神泉的海角甘泉、蜃楼海市(非固定),惠城东栅永福寺(活佛宋禅祖师潜修圆寂之地)等,自然景观优美,吸引了中外游客。
惠来县地处粤东沿海,位于潮汕平原南部,北枕大南山,南临南海,拥有109.5公里海岸线,是揭阳市唯一的沿海县和海上交通门户。惠来滨海资源优越,蓝天、碧海、白沙、细浪,风清云淡,景色怡人。
这里有神秘传奇的“海角甘泉”和“独脚联”、如梦如幻的“海市蜃楼”、见证抗击外敌历史的“澳角炮台”、亚洲第一高的“航标灯塔”、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佳作“客鸟尾石笋”、固守海疆的明朝“靖海古城墙”等滨海胜景。这里的国家AAA景区惠来海滨度假村、金海湾植物园是您品海听涛、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
惠来海边旅游景点大全
惠来海边旅游景点有:靖海古城墙、八国风情旅游度假区、澳角炮台、黄光山、江夏世家。一、靖海古城墙靖海古城墙是位于惠来县的一段古城墙遗迹,历史悠久,堪称揭阳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二、八国风情旅游度假区惠来县的“八国风情旅游度假区”展现了多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文化和美食,让游客享受一个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三、澳角炮台“澳角炮台”是位于揭阳市惠来县的一座历史悠久的海防建筑,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四、黄光山惠来黄光山,海拔近千米,风景秀丽,是旅游和户外爱好者的理想目的地。五、江夏世家“江夏世家”是位于揭阳市惠来县的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群,值得一看。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惠来县
惠来有哪些旅游景点?
百花山又名百花尖、百花岩,在惠来县城东11公里处。\x0d\x0a靖海古堡位于惠来县靖海镇,古称靖海所。\x0d\x0a亚洲第一航标塔位于惠来靖海镇西南石碑山岬角,有“亚洲第一航标塔”之称。\x0d\x0a金海湾植物园 位于广东省惠来县仙庵镇金海湾植物园内,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建在海滩上的、具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x0d\x0a古榕报石在惠来县城北部,近年,由华侨捐助重建新寺,称“榕石永福 寺”,现有大雄宝殿、东西阁、功德祠、祖师庙等,规模宏伟,远胜旧寺,数十身贴 金佛像,神态俨然;绿瓦朱扉,金碧辉煌,成为又一旅游胜地。\x0d\x0a神泉胜迹在惠来县城南7.5公里处,西临南海,背靠文昌山。神泉港是粤东重要港口之一,建于明嘉靖33年(1554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胜迹繁多,有“三奇”、“八景”之说。(“三奇”即奇物——丝线吊金钟,奇鱼——拜鱼,奇水——甘泉。“八景”指蜃楼海市、海角甘泉、烟墩望海、玉芴朝天、文笔高标、晚霞归帆、书院青松、古井通海。)
惠来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澳角海边度假村;有海景看,沙雕,烧烤,吃饭,住宿,桑拿。八国风情度假村,里面有景点,动物,茶山,品功夫茶,吃饭,住宿。靖海海边度假村,有原来亚洲最高的灯塔,海边的奇石礁石等。有藏龙寺,黄光山,虎头岩,仙井古岩等笑景点玩。惠来县在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是揭阳市下辖的一个县。全县陆地总面积为1048.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达768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82公里,是揭阳市唯一的海上交通门户。全县人口114万,其中汉族人口约占99%。邮政编码515200。县人民政府驻惠城镇。惠来石碑山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为广东装机容量最大的风电场。
惠来县的民族风俗
景屏:或称活景、藏景、美景屏。 是一种广场游展式造型艺术。 以戏出场面为内容,人物由小童扮演,配以一定景物。 真人(故叫活景)假景定格造型,构成一定主题的景观。 游展时或配以锣鼓八音,更具气派,成为春节期间或盛大节日的拔尖节目。 靖海镇有张、林、曾三姓,以造景闻名,代代相传。 潮州音乐:民国初期,县内有儒家乐社,又称闲间、乐社,系能奏会弹之人,在工作之余,组合弹奏。 县城有“怡情社”乐班。 民国36年(1947)又创“陶情社”,为精通、喜爱潮乐者聚合的小团体,并起了积累、整理乐谱的作用。 方言歌:潮州歌册是一种以潮汕方言为表现形式的叙事长诗。 唱歌册时,依歌册唱诵,歌声悠扬悦耳。 听者边作手头工作,边听曲文。 唱歌册只凭唱者顺口朗诵,七言、五言、浅白押韵,四名一韵,无乐伴奏。 唱渔歌:渔歌内容反映渔民生活与生产。 1958年神泉镇业余剧团曾整理渔歌多首,其中《歌唱新渔村》曾参加汕头地区民歌汇唱。 大锣鼓:大锣鼓,为惠来县春节期间供 *** 表演的文娱活动。 一队大锣鼓的组成可多达上百人,头尾可摆1~2华里。 前有大旗招展,后有锣鼓铿锵,丝竹悠扬。 大锣鼓演出时,队前用一根青竹挂一幅红幡,上帖金字“国泰民安”。 接着是大旗队,肩扛大旗,一队数十人,多者上百人、徐徐前进。 接着是以24面大锣(有的多至32面),8付深钹,10只海螺为主的乐队。 鳌舞:方言称舞鳌,鳌鱼用竹、木、布扎形彩绘制成,长3尺,龙头鱼身。 舞者手擎鳌鱼挥舞。 一班有5只。 在锣鼓伴奏下,有追逐、穿花、跳径、跃龙门、咬斗、喧春等动作。 狮舞:方言称舞虎狮。 惠来县春节至元宵有舞狮习惯。 狮身是一幅近丈的黄布,狮尾为一大簇流芳状的红麻丝。 舞时,一人在前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尾,按锣鼓节拍表演。 动作神态有理毛、舔背、抓痒、瞌睡等。 还有一种称“高脚狮”,舞狮者肢踩高跷,并增加一位戴面具的狮娘。 舞狮后,有武术表演,多为南派的手拳、棍、叉、双刀、双锏等真功夫。 有的还表演纵身串火圈的惊险动作。 龙舞:方言称舞龙。 惠来县舞龙,始于清咸丰年间。 青山乡的螃蟹村和葵潭镇的长春村,有舞“双龙抢宝”的节目。 光绪年间,惠城镇英内村开始组织舞龙队,此后,每年春节期间都有舞龙。 龙是用竹、木、布造形,彩绘制作,九节或十一节为一条龙,一鼓一锣一钹伴奏。 动作有反肚、翻滚、跳龙门、追珠等。 英歌舞:惠来英歌舞,一队英歌大体分为刚健雄浑的扣棒为“前棚”;丰富多彩的戏曲片断为“后栅”。 集舞蹈、戏曲于一体。 七样菜:在潮汕平原,正月初七惠来人有吃七样菜的习俗,谓之能明目,并且财运亨通。 可上溯到晋朝,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有记载。 七样菜对哪七样没有具体规定,大多以潮汕所产的大菜、春菜、芥蓝、厚荷等为主,数量的多少也无限制,可随意。 谢神:农历10~12月中旬,每村每社每户都择吉日、备盛礼拜祭神灵。 通常是演戏(包括皮影戏)、大锣鼓、八音班、纸龙袍冠履、全猪全羊、大雅裸……特殊的祭礼有上刀梯、烧焰火,还有十年一祭的打火醮。 祈子:祈求得子的习俗与灯关系密切。 “灯”,在潮语中与“丁”音,有为婆家带来了男丁的寓意。 生了男孩的人家,会在元宵夜举行“上灯”活动。 其实,以“灯”谐“丁”以祈求子的习俗,不仅是潮汕地区有,在其他地区也很多。 每年三月二十三,每逢妈祖圣诞这一天,潮汕乡民都要到天妃庙去抬天妃出游,意在求妈祖赠福赐子。 而那些无能力为妈祖抬轿效劳的,就站在路旁,等妈祖圣驾经过时,摸一摸妈祖轿,也算是沾了光。 在民间的习俗活动中,还有不少是将这一种期待得子的心理寄寓于民俗活动方式中。 像新娘出嫁时,除了备一盏油灯外,还得备些龙眼干。 除含有富贵圆满的意义外,也含着早生贵子的愿望。 那些在这一年结婚的人家,搓完了汤圆后,总会将汤圆数一数,如果汤圆是单数,那么意味着生男孩;如果是双数,则意味生女孩。 保胎:妇女怀有身孕有许多禁忌;生产妇女临产时,必须请来接生婆;丈夫不能留在产房里服侍妻子,要和全家的男人一样离开产房。 有些人为了分娩顺利,还会到庙宇里去祭拜“催生娘娘”,保佑顺产。 产妇产下婴儿后,胎衣不能随便丢;产妇的娘家就必须准备鸡蛋送到产妇家,为其补养。 坐腊、开荤:产妇在产后一个星期内,产房不能透风,这段日子叫做“坐腊”。 到了第七天(有的地方是第九天或十二天),举行“开荤”仪式,产妇开始吃肉、吃鱼来滋养身体。 同时,还要备办礼物送给邻里亲朋,生男孩的送甜面条,生女孩的送用薯粉制的圆子,称为“圆仔”。 到了满月,则必须备办丰盛的酒菜宴请亲朋好友,叫做喝“满月酒”。 很多地方婴儿出生第十二日这一天要为他洗澡,会在洗澡盘里放入一颗像碗一般大的石头,表示孩子将来胆子会大。 最大的航标塔 海上航标灯塔。 位于惠来靖海镇坂美村西南石碑山岬角。 初建于1882年,数建数毁。 灯塔为1989年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68米,塔顶灯光视24.5海里,主光灯每10秒闪动一次,并配有雷达应答器和无线电导航系统等设备,是中国16个导航台中最高者,有“亚洲第一航标塔”之称。 葵潭大庚园 葵潭大庚园位于葵潭镇324国道北侧,由81岁高龄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会员、中国古建筑专家薛福鑫主持设计。 大庚园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 赤松观龙藏洞 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惠城镇西北8公里处,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古昔一仙庙,世称“龙藏洞”。 这里山清水秀,清幽雅静,自然风光绮丽,民间传说:当地干旱缺水时,唯有此处终日泉水潺潺。 葵潭世铿院 世铿院位于惠来县葵潭镇玄武社区,由林世铿先生投资兴建。 世铿院分前后两部分。 前部分有石雕九龙吐珠,四周规模壮观的280幅大理石碑林,雕刻着叶选平、马万琪、启功、沈鹏、孙轶青、关山月等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地区领导、名人名家无偿赠送的278幅丹青墨宝,该院收藏名书名画共500多幅。 后部分主建筑九院合一,厅堂画栋雕梁,金镶玉琢,石雕石柱,别具气派,极尽天工,厅堂及四厢刻有数百帧诗、词、联、匾额,东西长廊悬挂有匾额、楹联,琳琅满目,皆是珍品;屋顶分别雕塑有各类具有江南潮汕一带民居民俗的屏景,十八支竖立的大理石柱刻有十二肖像动物,各种动物形象逼真,呼之欲出;幽静的花圃,花树掩映,草木繁茂,富有生机。 海角甘泉 海角甘泉位于神泉镇区东南角,宋时是海滩上一个淡水泉眼,明时砌成泉井。 清乾隆间知县王玮在井旁建亭,将苏福独联刻在亭柱上,并树碑撰文。 清代歌咏神泉诗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产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称。 黄光山佛光寺 惠来县黄光山佛光寺。 位于惠来县城西北方向,距县城17.3公里,地处溪西镇鲁阳村与曲溪村之间的群山中。 原名“黄藤岗”,曾称“黄亭岗”,后改名“黄光山”。 清宣统三年(1911)桂月(农历八月)碑刻为“黄光山”,1997年改名为“黄光山佛光寺”故名。 2004年佛光寺被省民族宗教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委文明宗教活动场所”。 2005年10月,应惠来县佛教协会和寺内僧众的诚邀,南华寺方丈传正大和尚正式担任佛光寺主持。 榕石永福禅寺 榕石永福禅寺在惠来县城北部。 石上曾有一祠奉祀九子母神,明代又于其旁建榕石庵,此庵几百年间历经沧桑,几度兴废,解放后,由华侨捐助重建新寺,称“榕石永福寺”,现有大雄宝殿、东西阁、功德祠、祖师庙等。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不时出现于神泉港西南海面,时间多在春夏之交,天将大雨前夕。 “海市蜃楼”的出现次次有异,有古代的台榭、亭阁,有现代的高楼大厦,还曾出现过日本侵华的战争场面。 靖海古堡 靖海古堡位于惠来县靖海镇,古称靖海所。 靖海所设于山地高处,城峘周长1500多米,高近5米。 东北面城峘完整,有瓮城及城楼,墙以石垒筑,上有城垛及望孔。 靖海所历来是潮汕地区的军事要地,明代在附近筑有南北炮台及烽火台。 客鸟尾石笋 靖海镇客鸟尾石笋区距离惠来县城只有区区的30多公里,沿途是风光旖旎的海滨长廊,中间有国内第一航标塔等名胜风光,以及在建中的国内最大风能发电厂,是一条旅游的黄金路线。 金海湾国际高尔夫俱乐部 金海湾国际高尔夫球会位于广东省惠来县仙庵镇东铺村金海湾植物园,具有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球会由澳大利亚T.W.P公司PeterThomson、Ross、Peter先生与中国的梁国坤先生共同设计和造型,具国际标准的美式、澳式和日式球道,标准的七十二洞球场。 配套有金海湾岛果岭长击练习场。 庄严禅寺 百花山庄严禅寺,位于惠来县城以东三十里处周田镇施家村,俗称“百花尖”。 它创建于宋,明、清均有葺修和扩建,规模宏大。 1983年10月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8月被批准登记开放,系岭东名胜之一。 惠来宋大峰祖师 惠来宋大峰祖师位于惠来县隆江镇岗前村,供奉大峰祖师,由民间集资七百多万元修建,时刻木雕均出自名师巧匠之手,是民间传统艺术的精品,极具鉴赏价值。 文昌阁塔 文昌阁塔位于惠来县城之南,初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顺治时毁于火灾,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知县张秉政修阁,移北向南。 乾隆二年(1737年)知县杨宗秉于阁前祠原地建文昌阁塔三层,额曰“奎光阁”。 此塔为风水塔,属古代砖石结构,贝灰夯筑,状为三层八角形,密檐式塔檐,高23米,每层皆有石柱支架,外有栏杆,内有旋梯可上;藻井上绘有八卦图。 第三层北门上刻有清知府周硕勋“巢凤凌云”楷书。 登塔远眺,海光山色,尽收眼底。
惠来县的民族风俗
惠来的风俗--
在惠来县,民间风俗中,最珍贵的礼品是鸡蛋有客人来,主人接待用餐,如果煮了圆蛋,则表示主人家对客人的最高敬意,是迎接贵客或新客人才用。如是煎荷包蛋,那就同鱼肉一样,是一款一般的菜色而已。
款待客人,如果是煮甜蛋,即把生蛋劈开放到甜汤里煮熟,不搅散,称为蛋茶,那也是表示敬意。
除了款待客人,自家喜庆日子也非用鸡蛋不可。如给小孩做生日,就煮两个红蛋(包壳煮熟,外涂红色)给小孩吃。大人寿辰,则煮圆蛋庆贺。圆蛋,家人和客人都要吃,表圆
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