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

时间:2024-12-20 10:52:21编辑:阿星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哪几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三大层次: 第一层次是普适哲学。 普适哲学研究万物最普遍的规律,它适用于宇宙中的每个事物。 普适哲学包括唯物论部分(物质论、意识论和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等等),也包括辩证法部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和几对范畴等等)。 第二层次是三界哲学。 三界哲学分别研究自然、社会和精神三大界别的普遍规律。 第三层次是分支哲学。 分支哲学研究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例如,生命哲学、经济哲学和认知哲学。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可以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派别。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是唯物主义可以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行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只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历史观与自然观唯物辩证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哲学具有革命性与科学性,他的理论经过实践的反复验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哪几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是指由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
1、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3、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说。


马哲的六大方法论是什么?

马哲的六大方法论: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价值论

马哲方法论详解:(原理加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主义
(一)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客服错误的意识.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内容: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求把二者结合起来。

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要求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规律为人类造福,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4、自然具有物质性和客观实在性,要求尊重保护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与自然和谐相处。

5、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a.物质决定意识b.尊重客观规律

(二)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内容:a时间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树立正确的认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2、真理是客观的:内容:真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要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

3、真理是具体的是有条件的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

(1)联系观
1、联系具有普遍性——坚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眼光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形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一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A.整体趋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宰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B.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功能起整体作用。要求注重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a.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系 b.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c.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d用统和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2)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体现在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2、发展的趋势: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 a.对未来充满信心 b.克服困难,接受挫折和考验

3、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B.质变有为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求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矛盾观{全面观}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看问题。

2、矛盾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4)创新的哲学依据及作用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2、辩证的否定观:自己否定自己,发展自己——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既破又立

二.历史唯物主义
(一)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内容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正确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错误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观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人民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力量——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人生价值观
1、人的价值:内容: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社会价值)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自我价值)人即使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有他的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作用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主观条件a.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b.需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c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马哲的六大方法论是什么?

马哲的六大方法论: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价值论。1、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 , 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和世界的组成“有什么”的问题。2、认识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3、联系观:联系观,即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可变性。 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4、发展观: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发展观。在社会历史领域,发展观是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发展及怎样发展的总的和系统的看法。确立什么样的发展观,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它也是伴随各国经济社会的演变进程而不断完善的。5、矛盾观: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6、价值论: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扩展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2、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成为生机勃勃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和“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会自发地形成某种世界观,但那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如果人们再把世界观形成一套体系,用特殊的理论形式表现出来,那就成了哲学。所以,答案选择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根本对立的两个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认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一切唯物主义者和主观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不可知论者本质上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上一篇:王子的新衣英文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