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 天性 本性分别代表什么?
积木随笔|琉璃姬:人类的习性分为天性,本性,人性
诗人琉璃姬Mr
2022年3月24日21:35
关注
图片
人类的习性分为天性,本性,人性。
1:天性是看不见的至高习性,先于本性与人性,天性是普遍的自然意义,绝对本真,接近唯心/识法则,接近于“道”。由此又衍生出天赋作用于人类社会,天性只可被认识,只能被理解,是客观规律,无法被禁锢,剥夺,置换,逆转。
1.1:即使肌肉最发达身材最高大的人类,即使最尖端的人类科学,即使最强大的权威,也无法将火焰散发出的热这种感受变成冷,热就是热,温度就是温度,也无法将生命依赖呼吸而生存的机制更改为其他属性,这就是天性,人类认识到,感受到,也理解到,但人类只能认识到天性,参与天性,无法掌控天性。
1.2:天性没有善恶与对错的道德概念,道德是天性衍生出来的自我维护。
1.3:天性即真理的可知部分,任何违背天性的历史时期都会出现灾难,比如“指鹿为马”。灾难也是天性,天性有自我维护甚至自我修复的机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1.4:天性之上存在着不可知但可被理解的存有,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图片
2:本性是固有之性,显化之性,大地之性,也可称为地性。由此作用于个人衍生出个性,作用于集体衍生出群体性,民族性。与其他固有之性,显化之性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克制,相互增益,相互转换之可能/不可能。
2.1:本性受到道德制约,受到天性制约。本性的作用为创造/毁灭。创造/毁灭=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本性是文明的本质与程度。
2.2:本性是坚固的,但不是恒定的,具有差异性,好比陆地上有高原/盆地/沼泽/戈壁/沙漠/湖泊/山岭/森林…… 各个民族/群体/个人形成的地理风貌/性情气质/人文情怀各不相同,被相互尊重/不尊重。本性也有自我维护机制,衍生出战争与和平,衍生出建造与毁灭。
图片
3:人性是微弱之性,无属性之性,不稳定之性。是动物之性,也是毫末之性或者合抱之性,既有阴森深沉,血腥可怖,也有壮美牺牲,光辉希望。
3.1:人性受到天性与本性的制约/作用/影响。即不是本善的,也不是本恶的,是容器。在里面装满善,即乘善,装满恶,即乘恶。善恶之间可以被本性相互转化,可以被天性相互化解,没有自我维护与修复机制,需要依赖本性与天性善恶平衡。
3.2:有的智者将人性定义为善,就纵容了人性的恶。有的智者将人性定义为恶,就纵容了人性的善。受到不同的本性作用
人的天性是什么?
人类的五大天性:1、第一个天性:爱的能力就是他愿意,他喜欢,他要去爱别人,而他也喜欢并需要别人来爱他。2、第二个天性:连接人,需要和其他人连接。3、第三个天性:价值感人类需要追寻价值感,需要知道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4、第四个天性:独立自主独立自主的意思 是,我能够有选择的权利,能够为自己的生命做出选择。5、第五个天性:安全感安全感的意思是我能够去信任,最大的安全感是我能够信任我自己。中国古代对于天性的解释:在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里,有“性分”和“时遇”之说。“性分”就是人的天性与个人的品行;“时遇”是后天的机遇和时间。在郭象注的《庄子》中对人生的机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每个人都在按自己的目标和“性分”做着自己的事,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所做的事都会对别人有影响。天性于人类最初意识产生时期产生,其作用在于满足个体生存、群体互助、个体间的生存竞争、种族繁衍等等需要,促进人类种族进化,这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最初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