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是什么意思
驷马的意思是:驾一车之四马,也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拼音为sìmǎ,出自《老子》:“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例句:
1、《薄薄酒》:“徐行不必驷马,称身不必狐裘。”
2、《次韵和彭少逸送晁以道》:“轻车驾驷马,邂逅王良造。”
3、《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驷马难追的驷马的解释是什么?
驷马难追的驷马的解释是一车所驾的四匹马。成语解释:解释: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形容话已说出;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出处:《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传》:“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负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语法:驷马难追主谓式;作分句;用于人。示例: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翻悔之理!(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咱们是君子一言;~;订好的条约就要遵守。近义词:驷不及舌、一言九鼎。反义词:蜗行牛步、信口胡说、言而无信。典故:驷:古代一车驾四马,因以称四马所驾之车。形容速度快,驷马亦无法追赶。比喻既成事实不可挽回。出自五代后晋出帝石重贵之事迹。石重贵,石敬瑭之从子,沙陀人。天福七年(942年)即帝位。开运三年(946年),后晋被契丹所灭,石重贵被封为郑王。国破时,石重贵曾让学士范质代自己和皇太后各草降表一封。在皇太后的降表中说道:“皇帝阿翁(指契丹皇帝)曾在危难之中挽救了石氏一族,并帮助建立了晋朝,但晋的子弟却不能继续保持友好的关系,反而辜负了皇帝阿翁的恩义,不断出兵攻伐,以至形成了驷马难追的局面,这实在是罪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