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的医疗卫生政策都有哪些?
医改相关政策太多了,就2010年至今都有20余个医改相关政策,详细的政策文件在“医源体”公众号中都能查到。完善卫生经济政策助推医改措施:1、提高医疗服务价格。2、扩大国家级城市公立医院试点。3、新农合补助、基本公卫经费标准再提高。4、多举措规范经济行为。卫生部关于印发《地方卫生标准工作管理规范》的通知、 卫生部印发《关于卫生系统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卫生部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等等。扩展资料卫生经济政策的核心价值卫生经济政策的价值标准应定位于卫生公正和健康共享。它是判断、选择、评价卫生经济政策价值论点正确性、合理性的基本尺度。卫生公正和健康共享之所以成为卫生经济政策的核心价值,有着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强烈的现实依据。
我国的四大基本医疗卫生政策
我国的四大基本医疗卫生政策:指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主要由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八项支撑组成。四大体系是指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构建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八项支撑就是完善医药卫生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科技与人才体制机制、信息、法制的建设,保障四大体系有效规范运转。医疗保障体系是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做好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居民,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市属高校、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校)、特殊教育学校在册学生,托幼机构在园幼儿以及具有本市户籍或者父母一方具有本市户籍或居住证的年龄满1个月以上的婴儿。(二)具有本市户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或从业年龄内未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城镇居民。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地、房屋建筑、床位、人员、设备、信息等。全区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资源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社会办医院按市场需求优化布局。医疗保险作用:一、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医疗保险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医疗保险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保证了劳动力正常再生产。二、调节收入差别,体现社会公平性。医疗保险通过征收医疗保险费和偿付医疗保险服务费用来调节收入差别,是政府一种重要的收入再分配的手段。三、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医疗保险对患病的劳动者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有助于消除因疾病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是调整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重要社会机制。四、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手段。医疗保险和社会互助共济的社会制度,通过在参保人之间分摊疾病费用风险,体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型社会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五、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保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第二十四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二十五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第二十六条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如何建立的?
70年来,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下降到18.3/10万,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用比较少的投入解决了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看病就医问题,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经过70年不懈的努力,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是有几个方面:
一、医疗卫生网络不断健全,服务的可及性显著提高
我国建立了覆盖城市(省、市、县)、农村(县、乡、村)的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使全体人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成为可能。社会办医速度也正在加快发展,2018年,民营医院床位占全国总床位超过26%。全国的医疗卫生机构的总数超过99万个,床位达到840万张。卫生健康系统人员总数达到了1231万人,每千人口医生数达到了2.59人,每千人口的护士数达到了2.94人,超过了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卫生投入不断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逐渐减轻
2018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到6.6%。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和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本着低水平、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覆盖人口达到了13亿多,参保率稳定在95%。我们用比较短的时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基本医疗保障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8.6%,进入了一个本世纪最低的水平。
三、坚持预防为主,主要疾病得到遏制
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使城乡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制度,使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降低到了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我国注意控制重大疾病,使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这些重大疾病得到了控制,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我国具有一支完整的卫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队伍和体系,成功地处置了非典、H7N9等重大突发疫情。
四、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我国在一些医学的关键技术领域里有一些新的突破,产生了一批国际领先成果,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在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加大医德医风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2018年,全国门急诊总量超过83亿人次,出院量超过2.5亿人次,全力开展了健康扶贫,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健康,不断提高卫生健康服务的公平性。
五、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传承创新
加强中医人才培养,评选表彰国医大师,推进中医的适宜技术,推动中医药在海外发展。
第六,拓展卫生国际交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
我国累计向71个国家派遣医疗队队员2.6万人次,诊疗患者2.8亿人次,我国加强同国际组织的合作,支持西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与国际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签订并实施了160多个健康领域的合作协议。
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区别
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有以下几点区别:1. 概念不同:医疗卫生体系是由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构成;医疗服务体系则是由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构成。2. 重点不同:医疗卫生体系侧重于服务患者,关注患者的健康、疾病治疗、护理和康复;而医疗服务体系则侧重于服务医疗,包括绩效、制度、信息化等方面。总之,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在概念和重点上有明显的区别。医疗卫生体系是一个更广泛的框架,包含了医疗服务体系在内的多个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