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饮子

时间:2024-12-22 09:40:38编辑:阿星

生地黄饮子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生地黄饮子 3.1 组成 3.2 功能主治 3.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4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之生地黄饮子 4.1 组成 4.2 功能主治 4.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5 《太平圣惠方》卷十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5.1 组成 5.2 制备方法 5.3 功能主治 5.4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6 《太平圣惠方》卷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6.1 组成 6.2 制备方法 6.3 功能主治 6.4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7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7.1 生地黄饮子的别名 7.2 组成 7.3 制备方法 7.4 功能主治 7.5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7.6 附注 8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8.1 生地黄饮子的别名 8.2 处方 8.3 制法 8.4 功能主治 8.5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8.6 摘录 9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方之生地黄饮子 9.1 组成 9.2 制备方法 9.3 功能主治 9.4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0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10.1 生地黄饮子的别名 10.2 组成 10.3 制备方法 10.4 功能主治 10.5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0.6 附注 11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之生地黄饮子 11.1 组成 11.2 功能主治 11.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2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12.1 组成 12.2 功能主治 12.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3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13.1 组成 13.2 制备方法 13.3 主治 13.4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4 《证治汇补》卷二方之生地黄饮子 14.1 组成 14.2 功效主治 14.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4.4 各家论述 15 《证治汇补》卷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15.1 组成 15.2 功效主治 15.3 运用 15.4 各家论述 16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16.1 组成 16.2 功能主治 16.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6.4 各家论述 17 《西塘感证》卷中引海藏方之生地黄饮子 17.1 组成 17.2 功能主治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生地黄饮子 1 拼音 shēng dì huáng yǐn zǐ 2 概述 生地黄饮子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五首。 3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生地黄饮子 3.1 组成 生地黄汁、竹沥各三合,独活三分(研末)[1]。 3.2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小儿中风,面引口偏,身体拘急,舌不能转[1]。 3.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上药相和,煎至4合,去滓,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4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之生地黄饮子 4.1 组成 人参、黄芪、生地黄、熟地黄、石斛、天门冬、麦门冬、枳壳、枇杷叶、泽泻各一钱,甘草五分[1]。 人参1钱,黄耆1钱,生地1钱,熟地1钱,金石斛1钱,天冬1钱,麦冬1钱,枳壳1钱,枇杷叶1钱,泽泻1钱,甘草5分。 4.2 功能主治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消瘅[1]。 4.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5 《太平圣惠方》卷十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5.1 组成 生地黄3两,玄参1两,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犀角屑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5.2 制备方法 上细锉,和匀。 5.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五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时气,心膈大热烦闷,言语失度。 5.4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6 《太平圣惠方》卷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6.1 组成 生地黄2两(切),川升麻1两,玄参1两,川大黄1两(生用),柴胡2两(去苗),贝母1两(爆令微黄),麦门冬1两(去心),百合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6.2 制备方法 上锉细。 6.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热病,毒气攻肺,咳嗽,喉中生疮。 6.4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分,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入蜜1小匙。更煎1沸,放温服,不拘时候。 7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7.1 生地黄饮子的别名 生地黄汤 7.2 组成 生地黄汁1中盏,竹沥1中盏,荆沥1中盏,防风半两(去芦头),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羌活1两。 7.3 制备方法 上锉细。 7.4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瘫缓风,手足不遂,言语謇涩,心神躁闷。 7.5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以汁沥等同煎至2中盏,去滓分温3服,不拘时候。 7.6 附注 生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九)。 8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8.1 生地黄饮子的别名 生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九)。 8.2 处方 生地黄汁250毫升 竹沥250毫升 荆沥250毫升 防风15克(去芦、头)附子15克(炮裂,去皮、脐)羌活30克 8.3 制法 上药锉细。 8.4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瘫缓风,手足不遂,言语謇涩,心神躁闷。 8.5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以汁、沥等同煎至60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分三次温服。 8.6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 9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方之生地黄饮子 9.1 组成 生地黄2两,柴胡1两(去苗),葱白5寸(切),香豉半合,甘草半两(生用),生姜半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地骨皮半两,赤芍药半两。 9.2 制备方法 上锉细,和匀。 9.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骨蒸劳热,四肢疼痛,小便赤黄。 9.4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童便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0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10.1 生地黄饮子的别名 生地黄汤 10.2 组成 生地黄2两,淡竹叶20片,大麦半合,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10.3 制备方法 上锉细,和匀。 10.4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心黄。 10.5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0.6 附注 生地黄汤(《普济方》卷一九六)。 11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之生地黄饮子 11.1 组成 生地黄汁1中盏,童便1中盏,当归1两(锉),生姜汁1合,酒1中盏。 11.2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产后卒血气上攻,心胸烦闷,口干壮热,不思饮食。 11.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上药捣和,煎57沸,去滓,不拘时候,温服1小盏。 12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12.1 组成 生地黄汁2合,生益母草汁2合,生藕汁2合,鸡子白2枚,童便1合。 12.2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产后血运,心烦闷乱,恍惚如见鬼神。 12.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上药相和,微煎23沸,下鸡子白,搅令散,分温3服。 13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13.1 组成 生地2钱,赤芍2钱,羌活1钱,当归1钱,甘草2分。 13.2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13.3 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小儿生下满身面目俱黄,状如金色,面赤身热,眼闭不开,大便不通,小便如栀汁,满身生疮。 13.4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用灯心煎汤服。产妇亦宜服,抹少许入儿口内。 14 《证治汇补》卷二方之生地黄饮子 14.1 组成 生地、熟地、天门冬、麦门冬、黄耆、甘草、银柴胡、黄芩、地骨皮、白芍药。 14.2 功效主治 《证治汇补》卷二方之生地黄饮子功在扶元退热。主治气虚血热,潮热,吐衄,脉弦数者。 14.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4.4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气虚血热,不能摄火,而经气疏泄,血不得归经,故吐血、衄血,潮热不止焉。生地滋阴壮水以凉血,熟地补血益阴以济火,麦冬清心润燥,天冬润燥益阴,黄耆补既伤之气,蜜炙能禁疏泄之血,黄芩清燥热之火,炒黑能止吐衄之血,地骨皮除蒸热,炙甘草缓虚阳,银柴胡解阴分之热,白芍药敛热伤之阴。俾热退阴藏则潮热自解,而经气清和,吐衄无不止矣。此扶元退热之剂,为气不摄火吐衄之专方。 15 《证治汇补》卷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15.1 组成 人参、生地、熟地、麦冬、天冬、石斛、五味子、甘草、枇杷叶、茯苓。 15.2 功效主治 《证治汇补》卷五方之生地黄饮子功在滋培润燥。主治下焦虚火上炎,消渴,脉虚数者。 15.3 运用 小便不利,加茯苓。 15.4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下焦虚火上炎、肺金受烁,不能分布津液上潮,故消渴不止。生地滋阴壮水以制虚火,熟地滋肾补阴以济心阳,天冬益阴润肺,麦冬润肺凉心,人参扶元生水,甘草泻火生金,五味子收肺气之耗散,枇杷叶平肝气之上逆,石斛益阴以除虚热。水煎,温服,使肾水内充,则虚阳自潜而 *** 无不上奉,何消渴之不瘳哉!小便不利,加茯苓,乃水出高源,源流并泽以上潮,何消渴之有?此滋培润燥之剂,为阴虚消渴之专方。 16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16.1 组成 生地5钱,阿胶3钱(蒲黄灰炒),白芍1钱半(炒),麦冬3钱(去心),地榆3钱(炒黑),茯神2钱(去木),小蓟根3钱。 16.2 功能主治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主治孕妇尿血,脉虚数者。 16.3 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16.4 各家论述 胎热伤阴,经血暗渗,故尿血不止,胎孕不安焉。生地滋阴凉血以资血室,阿胶补阴益血以护胎元,麦冬清心润肺,白芍敛阴止血,茯神安神定志,地榆凉血涩血,小蓟散瘀凉血以上溺血也。水煎,温服,使阴血内充,则胎热自化而经气完夏,经血无妄行之患,何溺血之有不止者?胎孕无不自安矣。 17 《西塘感证》卷中引海藏方之生地黄饮子 17.1 组成 生地、熟地、枸杞、地骨皮、黄耆、白芍、天冬、黄芩、甘草、枳壳、防风。 17.2 功能主治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上一篇:天使的英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