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者的那些故事
提到创业,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刺激的事儿,一毕业就去创业,不用去人才市场里挤那仅有的一个工作岗位,我就是一创业的,以后自己当老板,多自由,想干嘛就干嘛。可我现在对于创业又有了不同的看法。
记得在学校的时候我和一个毕业三年的学长谈起来我的理想,我跟他说我不想做一个困在笼子里的小鸟,我要飞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天空的辽阔。当时他就直接一句:“天真。创业哪有你说的这么容易。等你出社会几年,你的梦想被磨灭得也差不多了。”
那时候我还不屑于他说的话,反而觉得他不够上进。可现在看来我发现我有点错了,在现实中的很多人其实都想跳出笼子,都向往外面的世界,可肩上有很多责任,有万般的无奈不能放弃一切而去创业。有人或许是资金不够,有人或许是能力不足,又或者是还有很多放不下的事,不能拼手一搏。
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自主创业一直以来是我的梦想,而恰恰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偏偏又走上了学医这条路,很多人都知道,学医很辛苦,一旦出来工作了,就有很多熬不完的夜,不是在上班就是在补觉当中度过,有很多时候想过要放弃,反正都是苦,自己创业还有点希望总比拿着那点死工资强吧。
每次把想法跟家里人说的时候都是一句:你现在就挺好的,一个女孩子创什么业。是啊,在父母那一辈的眼中“稳定”就是最好的生活,不求大富大贵,稳定,平安就足够了,这是多数父母的想法。
有时候我真想放手去干一场属于自己的事业,不管输赢,只管不后悔。可在旁人看来会觉得你是一个不理智,类似“疯子”的人。
在前段时间有个朋友想找我一起合伙开一家服装店,当时我挺开心的,想着如果干得好的话就可以从体制内出来了。对于服装行业朋友比我懂得更多一点,我就是个小白,说实话,这样一个行业来说对我确实挺不利的。从有这个想法的那一刻起,我就很努力地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找书籍来看,向有经验的人请教等等。
把如何开起这个服装店写了很多计划,店位置的选取,价格如何,如何进货衣服,现在还在体制内工作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如何销售等这些都是考虑在内的问题。
我们把这次的店租费粗略计算了一下就要几万元,可这还只是部分而已。我们大家都没有足够的资金,如果真要开,就只能去借,可万一要是失败了呢,不仅生活没有变好,还背上了许多债。我们做了很多计划,可在资金面前却低头了,说实话,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冒这个险。
所以说,我这个创业梦还没实现,就已经被扼杀在摇篮中了。
前几天我刷了《创业时代》这部电视剧,这部剧的评分虽然不高,但里面的角色我倒觉得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在那里有我们的缩影。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金诚说的一句话:你 们在起点的时候,我就已经到达了终点。 这是他对那些创业者说的话,他不需要创业,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拥有更多别人可能奋斗了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东西,因为什么?因为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
这就好比现实生活中的有钱人和穷人,穷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时候,富人早就走在时代的先锋,看准市场,大干一番,赚得金钵满盆。这或许就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原因吧。难道这样穷人就不用创业了吗?不,反而会更拼命,毕竟这世上像金诚这个的公子哥还是少数,很多人和郭鑫年、罗维会更像。
剧中的郭鑫年和罗维都是创业者,都不是富贵家庭出身,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财富梦。郭鑫年创业几次,但都失败了,不仅没有收获事业,连爱情也没了。
他原本也可以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然后再样一条狗,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可他呢?偏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他不甘于现状,他想实现自己的价值,想拥有得更多。
这可能也是很多创业者的初衷吧:不满于现状,想改变自己。
而罗维呢?有时候我觉得他挺惨的,可又很坚强,他能力很强,为了创业把老家的房子都卖了,他很努力,他很想成功,可到最后呢,却没有得到洛菲斯的投资,公司从此解散。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想创业,想跳出体内,想拥有更高的薪水,可是却往往没有勇气去实现,因为生活中的很多人是害怕像罗维这样的,搭上了自己的所以财产去创业,输了呢,自己一个人倒没事,可关键是上有老,下有小啊。 你输了,就等于全家输了;你苦了,也就等于全家苦了。
不创业,不是因为不敢,而是输不起。
创业者,是听上去风风光光,可是背地里却有着很多人不知道的心酸。我的堂哥现在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有五年了。每次和他坐在一起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没有很坚强的毅力,最好不要开始创业。 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不懂他经历了什么,但是这样说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记不起具体哪一天他开始创业的,但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是从奶奶口中得知的。堂哥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没有资金,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伯父(堂哥的父亲),最开始伯父是拍桌子反对,反对他好好的工作不干,偏偏要去想什么创业,钱投进去了还不知道是什么样。
但堂哥没有办法,他不想一辈子就帮别人打工,想拥有自己的事业。过了好多天,伯父仍然没有被说服。他实在想不到什么办法可以说服伯父借钱,就哭着跟伯父说,请求他借20万元。堂哥不是一个随便哭的人,只到痛处吧,到了最后,伯父没辙,还是把20万给了他。
堂哥利用这20万买了一个印刷机,可在公司经营的两年里,都基本上是投钱进去,伯父前前后后又支持了60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对于堂哥来说,除了发展公司,继续向前走外,死啃到底,其他的别无退路。
很幸运的是,堂哥最后创业成功了,公司也有了一定的营业额,但走过来确实真的很不容易,那是他熬很多很多的日日夜夜换来的成果,是他即使自己知道前方的路很迷茫,也会一直带给员工光芒换来的成绩。
我写下这篇文章时,只是想聊聊创业者的故事,在前面中说了很多创业的难题,但并不是说鼓励你们都不要去创业了,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行,只是想说,创业这条路,不是每个人都输得起的,没有想好之前,最好不要随便开始。
在创业之前,就要对所处领域有足够的了解,或者可以和有经验的人先一起合作,再者,就是好好评估一下自身的条件,比如资金,能力,人脉等。不要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头脑一热,就去干了,钱投进去就回不来了。
名人的创业故事简短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创业故事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走私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创业故事在“唯出身论”的年代,宗庆后“旧官僚后代”的出身让他尝尽了人生的艰辛。16岁那年,宗庆后便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去填海滩,一呆就是15年。1987年,42岁的宗庆后拉着“黄鱼车”奔走在杭州的街头推销冰棒,他发现做儿童营养液有很大的市场。然而此时的他早已错过了创业的最佳年龄,面对众多朋友善意的劝说,宗庆后显得异常固执:你能理解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面对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机遇的心情吗?十多年之后,由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创业故事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北京大学。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互联网,创业初期,他背着包四处忽悠,经常被人骂作疯子、骗子。他曾连续4次创业失败,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如今,谁不知道阿里巴巴,谁不知道马云呢?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创业故事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高利贷,甚至9天9夜没睡觉。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巨人网络CEO史玉柱的创业故事史玉柱在脑黄金产品成功之后,整个团队上下的人全部头脑发热,一口气又推出了12种保健品,但最后彻头彻尾以失败告终,再加上巨人大厦的营销失策,使得史玉柱一手搭建的巨人帝国面临危机。一夜之间,史玉柱负债2.5亿,跌入人生谷底。在这段时间里,史玉柱并没有因此倒下,他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为了了解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他让人将当时报纸上关于他的负面文章一篇篇接着读,看看别人对他失败的“诊断”。文章骂得越狠,他读的次数越多,甚至专门组织“内部批斗会”,让身边的人一起向他“开火”。正是凭借着反思、务实、信心,史玉柱在全国县域市场撒下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脑白金让他重新回到了一线商人的俱乐部,史玉柱创造了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