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之气的意思是什么?
指浩然之气为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浩然之气(拼音:hào rán zhī qì)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浩然之气”指浩然之气为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在句子中可充当作主语、宾语。成语寓意孟子这一番长篇大论,正具体而深入地说明了他的性格充满了坚守正义的道德勇气。在被任为客卿的时候,孟子当然是高兴的,但并不因此而动心,因为他平素即善于自我训练,培养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是以每个人都具有的道德良知为基础,和一般所谓的“勇气”是不一样的。“浩然之气”是道德的勇气,而不是匹夫的血气之勇。培养浩然之气,是必须经过长期的道德修养,日积月累才形成的,而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形成的。在生活中,人们能正直无私,唯有以正直之心去待人接物,并去除私心,可以能使人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俯仰无愧。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应注意坚持正确的原则和立场,不要像墙头草一样随风摇摆,立场不坚,也不要明知错误还坚持到底、执迷不悟。
养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这句话的出处:该句出自《孟子》节选原文如下:(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赏析(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难以说得明白。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是因为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在心中有集义这件事而不要停止,心中不要忘记,不要用外力(违背规律地)帮助它成长。不要像宋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拔起它们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我疲累之极啊,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干枯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不给作物除草的人;帮助庄稼生长的,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